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茶文化源远流长,茶艺种类繁多,饮茶方法各具特色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我国传统的几种饮茶方法,包括煮茶法、点茶法、毛茶法、点花茶法和泡茶法,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。
一、煮茶法
煮茶法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。其过程在陆羽的《茶经》中已有详尽介绍。将饼茶研碎待用,然后开始煮水。选用精选佳水,置釜中,以炭火烧开,但不能全沸。加入茶末,使茶与水交融。当茶汤达到二沸时,出现沫饽,其中沫为细小茶花,饽为大花,皆为茶之精华。此时将沫饽杓出,置熟盂之中备用。继续烧煮,茶与水进一步融合,波滚浪涌,称为三沸。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,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。茶汤煮好后,均匀地斟入各人碗中,包含雨露均施,同分甘苦之意。
二、点茶法
点茶法即宋代斗茶所用,茶人自吃亦用此法。此法不再直接将茶熟煮,而是先将饼茶碾碎,置碗中待用。以釜烧水,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。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。为此,发明了一种工具——茶筅。茶筅是打茶的工具,有金、银、铁制,大部分用竹制,文人美其名曰“搅茶公子”。水冲放茶碗中,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,这时水乳交融,浙起沫饽,潘潘然如堆云积雪。茶的优劣,以饽沫出现是否快,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。沫饽洁白,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。因茶乳融合,水质浓稠,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,自然称为“咬盏”。
三、毛茶法
毛茶法即在茶中加入干果,直接以熟水点泡,饮茶食果。茶人自制茶,自采果,别具佳趣。
四、点花茶法
点花茶法为明代朱权等所创。将梅花、桂花、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,热茶水气蒸腾,使茶汤催花绽放,既观花开美景,又嗅花香、茶香。色、香、味同时享用,美不胜收。
五、泡茶法
泡茶法是清至现代,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饮茶方法。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,红茶、绿茶、花茶等,冲泡方法各不相同。以发茶味,显其色,不失其香为要旨。浓淡亦随各地所好。近年来,宾馆多用袋装泡茶,发味快,又避免渣叶入口,也是一种创新。饮茶既是精神活动,也是物质活动。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,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。但无论如何变化,总要不失茶的要义,即健康、友信、美韵。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,作些改进是应该的。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,饮茶之法也应越变越合理。法简易行,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。古法不易大众化,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,却是种很好的调节。发掘古代茶艺,使再现异彩,也是极重要的工作。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,使沫饽、重华再观,实在是一雅举。
谈饮法,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,还要讲如何“分茶”。唐代以釜煮茶汤,汤熟后以瓢分茶,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,分时沫饽要均。宋代用点茶法,可以一碗一碗的点;也可以用大汤钵、大茶筅,一次点就,然后分茶,分茶准则同于唐代。明清以后,直接冲泡为多,壶成为得要茶肯。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少,但更多的是起码能斟四、五碗的茶壶。这种壶叫作“茶娘式”,而茶杯又称“茶子”。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,民间称为“关公跑城”。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,但需一点一提,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,引谓“韩信点兵”。
每一种泡茶法都各有所长,适合自己的,适合茶的才是最好的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茶叶六大种类详解:中国茶文化入门必读
2025-07-16 03:07:25探寻中国茶文化:罪贵茶叶背后的故事与价值
2025-06-13 04:40:30中国茶叶品种丰富_全球茶叶出口
2025-06-13 01:00:59茶韵人生:茶文化内涵与生活哲学的探索
2025-06-01 19:41:07茶道内涵与精神: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与魅力
2025-06-17 03:16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