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关于唐朝名茶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不过没关系,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的名茶的知识点,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,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唐朝四大名茶
1、西湖龙井
2、黄山毛峰
3、洞庭碧螺春
4、安溪铁观音
陆羽茶经中的茶有多少
分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四大类。
“茶经”是唐代陆羽所著的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、源流、现状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、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,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,精辟的农学著作,阐述茶文化。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,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。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,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。
唐朝的红茶有哪些
据唐代陆羽的《茶经》和李肇的《唐国史补》(806—820年)等历史资料记载,唐代名茶计有下列50余种。顾诸紫笋又名顾诸茶、紫笋茶,产于湖州(现浙江长兴)。阳羡茶同紫笋茶,又名义兴紫笋,产于常州(现江苏宜兴)。寿州黄芽又名霍山黄芽,产于寿州(现安徽霍山)。靳门团黄产于湖北靳春。蒙顶石花又名蒙顶茶,产于剑南雅州名山(现四川雅安蒙山顶)。神泉小团产于东川(现云南东川)。昌明茶、兽目茶产于绵州四剑阁以南、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(现四川绵阳安县、江油)。碧涧、明月、芳蕊、茱萸产于峡州(现湖北宜昌)。方山露芽又名方山生芽,产于福州。香雨又名其香、香山,产于夔州(现四川奉节、楠木茶又木茶,产于荆州江陵(现湖北江陵)。衡山茶产于湖南省衡山,其中以石廪茶最著名,其次还有林茶。邕湖含膏产于岳州(现湖南岳阳)。东白产于婺州(现浙江东阳东白山)。鸠坑茶产于睦州桐庐县山谷(现浙江淳安)。西山白露产于洪州(现江西南昌西山)。仙崖石花产于彭州(现四川彭县)。绵州松岭产于绵州(现四川绵阳)。仙人掌茶产于荆州(现湖北当阳)。属蒸青散茶,仙人掌状。夷陵茶产于峡州(现湖北夷陵)。茶牙产于金州汉阴郡(现陕西安康、汉阳)。紧阳茶产于陕西紫阳。义阳茶产于义阳郡(现河南信阳市南)。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(现安徽六安),其中“小岘春”最出名。天柱茶产于寿州霍山(现安徽霍山)。黄冈茶产于黄州黄冈(现湖北黄冈麻城)。雅山茶产于宣州宣城(现安徽宣城)。天目山荼产于杭州天目山。径山茶产于杭州(现浙江余姚)。歙州茶产于歙州婺源(现江西婺源)。仙茗产于越州余姚瀑布泉岭(现浙江余姚)。腊面茶又名建茶、武夷茶、研膏茶,产于建州(现福建建瓯)。横牙、雀舌、鸟嘴、麦颗、片(鳞)甲、蝉冀产于蜀州的晋源、洞口、横原、味江、青城等地(现四川温江灌县一带),属著名的蒸青散茶。州茶产于邛州的临邛、临溪、思安等地(现四州温江地区)。出产早春、火前、火后、嫩绿等散茶。泸州茶又名纳溪茶,产于沪州纳溪(现四川宜宾泸县)。峨眉白芽茶产于眉州峨眉山(现四川乐山地区)。赵坡茶产于汉州广汉(现四川绵竹)。界桥茶产于袁州(现江西宜春)。茶岭茶产于夔州(现四川奉节、巫溪、巫山、云阳等县)。剡溪茶产于越州剡县〔现浙江嵊县)。蜀冈茶产于扬州江都。庐山茶产于江州庐山(现江西庐山)。唐茶产于福州。柏岩茶又名半岩茶,产于福州鼓山。九华英产于剑阁以东蜀中地区。小江园产于剑州小江园(现福建南平)。
唐代阳羡茶和顾渚茶发展历程
江苏无锡的宜兴,古时称阳羡,是宋太宗时期才改名宜兴。早在汉朝就有“阳羡买茶”的记载,但阳羡茶成名是在唐代。
茶圣陆羽当年到阳羡考察茶事,他对阳羡茶赞不绝口,称其“芳香冠世,推为上品”推荐上贡,阳羡茶遂为贡茶,岁贡万两。
茶界顶级意见领袖的推荐,让阳羡茶一炮而红,成为贡茶更是带上了光环。红到卢仝写诗道:“天子须尝阳羡茶,百草不敢先开花”。
在阳羡茶入贡两年后,顾渚紫笋也成为贡茶,在其后几十年间,顾渚紫笋的声名后来居上,超过了阳羡茶。
据说是阳羡茶入贡数量逐年增多,供应不上,那边陆羽又定居顾渚,对顾渚紫笋大力推荐,于是,顾渚紫笋走了阳羡茶的路,还走得更好。
“阳崖阴林,紫者上,绿者次,笋者上,芽者次。”陆羽这评语,也是考察阳羡茶和顾渚茶之后得出的。
唐代煎茶法用的是什么茶需要经过哪些程序
煮茶法,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。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,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。其过程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已详加介绍。大体说,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。然后开始煮水。以精选佳水置釜中,以炭火烧开。但不能全沸,加入茶末。茶与水交融,二沸时出现沫饽,沫为细小茶花,饽为大花,皆为茶之精华。此时将沫饽杓出,置熟盂之中,以备用。继续烧煮,茶与水进一步融合,波滚浪涌,称为三沸。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,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。茶汤煮好,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,包含雨露均施,同分甘苦之意。
煎茶法是指陆羽在《茶经》里所创造、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,其茶主要用饼茶,经炙烤、冷却后碾罗成末,初沸调盐,二沸投末,并加以环搅、三沸则止。分茶最适宜的是头三碗,饮茶趁热,及时洁器。而煮茶法中茶投冷、热水皆可,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。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、备水、生火煮水、调盐、投末、育华、分茶、饮茶、洁器。
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,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。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,而是先将饼茶碾碎,置碗中待用。以釜烧水,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。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,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,称为“茶筅”。
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,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,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,然后再注入沸水,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,同时用茶筅搅动,茶末上浮,形成粥面。
描写品茶环境的唐代茶诗
1、山泉煎茶有怀
唐代:白居易
坐酌泠泠水,看煎瑟瑟尘。
无由持一碗,寄与爱茶人。
译文
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,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。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,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。
2、一七令·茶
唐代:元稹
茶。
香叶,嫩芽。
慕诗客,爱僧家。
碾雕白玉,罗织红纱。
铫煎黄蕊色,碗转曲尘花。
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独对朝霞。
洗尽古今人不倦,将知醉后岂堪夸。
译文
此茶翠绿,香清高,味甘鲜,耐冲泡。茶深受“诗客”和“僧家”的爱慕,茶与诗,总是相得益彰的。
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,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,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“黄蕊色”,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。饮茶,不但夜晚要喝,而且早上也要饮。不论古人或者今人,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,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。
3、品令·茶词
宋代:黄庭坚
凤舞团团饼。恨分破、教孤令。金渠体净,只轮慢碾,玉尘光莹。汤响松风,早减了、二分酒病。
味浓香永。醉乡路、成佳境。恰如灯下,故人万里,归来对影。口不能言,心下快活自省。
译文
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。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,凤凰各分南北,孤孤零零。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,但见茶末成色纯净,清亮晶莹。加入好水煎之,汤沸声如风过松林,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。
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,香气持久。饮茶亦能使人醉,但不仅无醉酒之苦,反觉精神爽朗,渐入佳境。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,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。此种妙处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,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。
唐代阳羡茶和顾渚茶的发展历程
茶圣陆羽当年到阳羡考察茶事,他对阳羡茶赞不绝口,称其“芳香冠世,推为上品”推荐上贡,阳羡茶遂为贡茶,岁贡万两。
茶界顶级意见领袖的推荐,让阳羡茶一炮而红,成为贡茶更是带上了光环。红到卢仝写诗道:“天子须尝阳
阳羡茶和顾渚紫笋茶的关系,大概是一对冤家。宜兴(阳羡)与长兴(顾诸)两地,只有一岭之隔,却分属两地。
在阳羡茶入贡两年后,顾渚紫笋也成为贡茶,在其后几十年间,顾渚紫笋的声名后来居上,超过了阳羡茶。
“阳崖阴林,紫者上,绿者次,笋者上,芽者次。”陆羽这评语,也是考察阳羡茶和顾渚茶之后得出的。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