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是哪一天
秋分是在每年公历9月23日或24日之间,节令交秋分,这时太阳运行到黄经180度,黄道与赤道相交,当日正个用丰表测日影,影长为占尺七尺二寸四分,相当于今天的1.78米,影的长度与春分节气相等,秋分当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酉的方位,电就是正西方,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八月,又叫酉月。十二消息卦为观卦,卦象表示二阳四阴,阴长阳消,阴气膈多,天气开始变凉了。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被最早使用的两个节气(春分、秋分)之一。这一天,人阳直射赤道,南北半球昼夜平分,秋分又叫“日夜分”。另一层意思是秋天共三个月,此时正值中秋,有平分秋季的意思,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。秋季三个月被称做三秋:“孟秋…‘仲秋…‘季秋”,秋分正值仲秋之中,所以又称中秋。在仲秋的十五天中一般都包含了阴历的八月十五这天,因此中秋节的重大庆祝活动都在秋分这个节令中进行。另外农民还将秋季的“秋收、秋耕、秋种”也称做三秋,“三秋大忙,全家上场”就是指此。秋分时节,农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,这时的气温下降很快,不管是温度还是阳光、热量都难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,因此,农谚说:“秋分无生田,不熟也得割”。这时大田里“秋分不见糜子,寒露不见谷子”,黄河流域的糜子和谷子开始上场了,江南此时正是收割稻谷的大好时光,“秋分收稻,寒露烧草”,人们忙得不可开交。秋分三候。“初候雷始收声”,秋分后,暧空气减少,温度降低,水分蒸发减少,冷暧空气交汇也减弱了许多,没有雨水,干燥的空气很难形成雷电,雷声也就渐渐远去了。“二候蛰虫坯俯户”,意思是说,冬眠的动物和昆虫,已开始准备食物并挖洞巢准备蛰伏越冬了。“三候水始涸”。秋分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,是E1照变化的一个转折点。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,所以昼夜平分。秋分后,我国所有地区都变得昼短夜长。北方的秋天来得更早些,而南方的深秋甚至可以延伸到冬季的开始。秋分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让人紧张兴奋而又心满意足、心旷神怡的季节。金风送爽,晴空如洗,温度宜人。人们经过春播夏锄,辛勤培育的庄稼有的已收获,有的正待收获,紫红的葡萄还挂在架上,金黄的玉米已挂满房前屋后,成熟的老南瓜,被煮成南瓜粥,发出阵阵香气,各种秋果也已开始收获,苹果、橘子,梨,熟透r的瓜果摆满地,满囤的粮食,满筐的果,倒是让人发愁不知卖个什么价钱好了。在苏州一带,桂树逢秋分时符开花,《清嘉录·木樨蒸》载:“俗呼岩桂为木樨,有早晚二种。在秋分开者为早桂,寒露节丌者为晚桂。”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