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上茶马古道,舒勤路茶马古道

踏上茶马古道,舒勤路茶马古道

作者:唐韵花茶网 / 发布时间:2025-06-26 10:56:40 / 阅读数量:0

茶马古道是指唐宋至民国时期,汉、藏、西番之间进行茶马互市的古代贸易通道。茶马古道是中国西部经济、文化、民族、宗教交流的走廊,是人文历史最丰富、自然风光最壮观的旅游线路,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
陇南地区是宋代和明清时期茶马贸易的重要地区。

第一,有大量的粉丝居住在陇南。当时的宕昌县,西北的武都县,西北的康县,礼县,今天的陇南西部和西南地区都是粉丝聚集区。

第二,以秦蜀路为干线的茶马商路遍布陇南。蜀道位于陇南东部嘉陵江上游。沿着这条干线,有几条支线遍布陇南。比如,从绵阳经江油、青川,过摩天岭,到碧口、文县、武都、宕昌、岷县,可以在樊地进入尹平路(或甘川路)。从略阳出发,经姚平、云台大山茶(古三关)、中坝、塘坊坝、康县关沟门(可北入成县),沿西汉江入武都县,经河口、历山、毛坝、太石,再经天河(西经西河桥、罗瑜、河坝)至礼县、岷县、张喜安。这两条道路历史悠久,是古代四川通往陕西、甘肃、青海的重要商路。它们在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,如路,是三国时期魏偷运邓艾进入灭蜀的必经之路。

三岛也是一条古道,明朝万历0755年至79000年有记载:“七防通,东临略阳,为秦蜀要道”。嘉庆《阶州志》还写着:“七防,州北二百里。公路经过汉中略阳县,设有巡检司。按:是甘肃入蜀的要道。也就是古代的七防。

早在宋代,朝廷就在解州、成州、温州、当州、西州等地设立茶马场,由国家直接管理,进行大规模的茶马交易。据成县宋《武阶备志》现存记载,“宕昌有互市,妙哉。新寺之战,西路骑兵天下第一”。南宋朝廷一度下令停止茶马贸易,导致军中无战马。为此,负责陇南防务的吴婷多次写道:“马是军人用的,我来养,不忍误为国军”。

最后,朝廷下令恢复茶马贸易,大量战马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等地的南宋军队。为了确保对茶马贸易的控制,朝廷命令秦蜀道沿线的地方官员负责管理私售茶叶的茶商。《世功保蜀忠德之碑》年有明确记载:“董,绍兴中河池魏。占一百多个茶商的便宜,把他们抓起来。”宋代的河池,也就是明代的徽州,俘获了100多个私人茶商,可见当时这里茶马贸易的繁荣。

为保证茶叶专卖的顺利进行,明初中央在周琴设立茶马司,并在周琴哨子镇骆驼巷和徽州火钻镇(今徽县高桥乡木炉村火钻社)设立批检和茶叶引进处(批检处),负责舒勤路的茶马贸易和茶叶引进检验。由于辉县活钻镇独特的地理位置,位于活钻镇的稽查所得以长期保存,可见其在茶马贸易中的重要性。

正统五年(1440年),明英宗要求所有不设茶课的实验室都要砍,但火钻玉茶龙头实验室没有砍。嘉靖十四年(1535),御史刘锡龙废除周琴骆驼巷等检察室时,“镇上只火钻,官虽革印,不发俸禄”。嘉靖十七年(1538年),沈约、

人们以为鲁是强者,我是弱者,却不知道是秀才,分室是马,牛马在茶,茶在府中。办公室不立,想喝茶的旅行者却很少。茶课不够,要马要畜的少之又少。马力不均,但想做学问的人少之又少;中士没有醒;那些对外要忙于御敌,对内却要攻占国家,想在夏天安定下来保家卫国的,以前没听说过;但是,镇法院的平台建设怎么能少一些,慢一些呢?”于是他下令在火钻镇建造一个步行平台,作为茶巡建议的办公室。

“走台正厅三檫,东西厢房六檫,后厅三檫,二门、大门三檫。如果是大使官邸所在,平台西边的蓝花楹不下十个二十个,什么都用得上。始于嘉靖十八年五月十日,止于今年九月二十七日”。解决了茶巡中“无官一身轻,如空耳”的问题。很快,在火钻镇附近的木鲁镇建起了茶巡府。据明代嘉靖《天府志》《徽郡志》记载:“徽州火钻谷北六十里,为运茶要道。旧制有花引衙门,汉中府所属的梧州县的茶馆,都送到周琴的三十五里铺去送货”。仅火镇一地就常年住着100多户扛茶的脚夫。从此,徽县活钻镇成为官方的茶叶检查和建议的地方,它也成为全国茶马贸易的管理中心。

明朝除了在辉县火钻镇设茶叶检验台外,还在辉县城西街(原火钻镇,后迁至周城,嘉靖三十七年重修至略阳白水江镇)设批检所,在徽州(今辉县乡)和解州七坊关(今康县大南峪乡)设检验部。巡检司一般设在关津重点,由当地县管辖。它是一个地方军事组织,有一名督察和一名官员,指挥相应数量的弓兵,检查行人,打击走私和逮捕小偷。朱元璋有一次叫天下巡捕,说:“我在关津设巡捕,略作介绍,查奸诈奸诈。希望能和国民和平相处,出差也不会有困难。”因此,陇南地区在全国茶马贸易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踏上茶马古道,舒勤路茶马古道

清代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虽然不如明代辉煌,但依然活跃。清初朝廷承袭明制,仍靠茶马贸易获取马匹。清代,交易马匹的茶叶主要供应地仍是陕西、四川和湖北,而陕西、甘肃等地的商人主要负责茶叶运输。

茶叶贸易的运输路线仍以秦蜀路为主,其中三关路,即青海、兰州、临洮、岷县、康县武都至姚平,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,成为一条主要干线。早在明朝末年,三关路的繁华程度就超过了略阳-辉县-周琴商道,因为它相对平坦容易操作,沿途人口密集。康窑坪县已成为陕甘宁川交界地区的陆上终端。南北的货物运到这里后,向西可以到达甘南、临夏、兰州、青海。向北可达大城县、天水、西和、礼县;向东到邓子园、尧木园、洋口,过嘉陵江到略阳,再直抵汉中、湖北;向南到木瓜园、灯草沟、汝木岭,到达果珍,再进入四川,到成都、云南。那时候,姚平有许多商店和商队。

清朝顺治末年,茶马贸易出现衰落迹象。康熙七年,陕西茶马御史被废。四十四年(1705年),清政府决定“停止在西宁等地征收茶箅,改茶价为银两

据漆瑗《徽郡志》记载,1948年,姚平有140多家商号,其中大商号10家,资金雄厚,买卖兴隆。“七骡店经常挤满了驮畜和商人。仅在1948年清明节前夕,一周内就有4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包装工前来。”(每逢聚会日),四五百米长的姚平街,人山人海,好不热闹。20世纪50年代以后,随着宝成铁路、甘川公路、陆武公路的建成,货运交通向铁路、公路的转变,这条千年古道逐渐被废弃、萧条,失去了光彩。现在的姚平已经是一个普通的村庄,只有一些幸存的老房子,马钉和马槽摆在街道旁边,你仍然可以依稀看到它昔日的辉煌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