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龙节,又名青龙节、龙头节、引龙节等,俗称“二月二”、“龙抬头”等。这个节日,是汉族人的传统佳节。时间在每年的二月初二日。春龙节的来历,与古人二十八宿的划分有关。中国古代以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,并借以判断季节。二十八宿被划分成四大部分,其中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,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,人称之为东方苍龙。据说,它是全天星座中最为显著和美丽的星座之一。每年二月春分之后,每天的黄昏时分,龙角星就会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,而此时苍龙的身子尚沉没在地平线以下。所以,人称之为“龙抬头”。在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时代,人们经过天长日久的观察,注意到每年一到二月之后,雨水渐渐增多,天气也变得温和起来了。于是,人们便认为这是龙抬头行雨,并督促人们及早动手春耕播种。民间流传有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天子耕地臣赶牛,正宫娘娘来送饭,当朝大臣把地丢,春耕夏耘率天下,五谷丰登太平秋”的谚语,非常生动形象地道出了“二月二”龙头节的来历、活动及意义。二月二举行各种活动以纪念、庆祝春龙节的风俗,由来已久。在唐代,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。如唐末大诗人自居易,有一首叫做《二月二》的诗传世。诗中这样写道:“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芽菜甲一时生。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”把春雨之后丽阳普照。万物复苏、百草抽芽的早春景色,和城外春色里骑马春游的一群年少公子逍遥自在的心情,和盘托出。将二月二Et节Et描绘得让人心驰神往。民间传说,二月二龙头节的由来,与唐代武则天称帝有关。据说,女皇武则天篡位后,改唐为周。上天玉帝闻讯,勃然大怒,他下令四海龙王,三年之内不准向人间降雨。于是,从立夏直至寒露,整整150多天,滴雨未降人间。庄稼枯死了,河塘见底了。黎民百姓遭了殃,眼看天绝人路。忽有一天,一阵和风轻轻吹过,片片乌云悠然飘来,顷刻倾盆大雨哗哗而下。原来,这是关心民间疾苦的玉龙行的及时雨、救命雨。这下子惹怒了玉皇大帝,玉龙被贬人凡间,压在一座大山之下。得救的百姓闻知后,纷纷设案焚香,祈求玉帝敕免玉龙。几经周折,最后,玉龙于二月二日重回天界。从此,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敢于违抗玉帝之命而心系民间疾苦的玉龙,就将二月二日定为“龙头节”,每年举行活动,庆祝纪念。这个传说虽然充满了迷信色彩,但它明显地将龙头节与气候、农业紧密联系起来,传达了龙头节的部分真实含义,在后世广泛流传。清代二月二日的龙头节节LI活动,主要是承继了明代以及前代的传统内容。总的说来,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更为流行。就活动内容来说,基本上有这样几个方面: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