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,其品质在流通环节中的变化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茶叶品质的构成、变化原因、后熟作用、陈化作用以及吸附作用等方面,对茶叶在流通中的品质变化进行详细阐述。
茶叶的品质包括色、香、味、形四个方面。这些品质因素在流通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。色泽和香气两个品质因素变化较大,形状相对稳定,但个别茶类例外。绿茶色泽易发生变化,主要原因是叶绿素、黄酮类、儿茶素类等物质极易氧化。
茶叶品质在储运中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原因:茶叶内含化学成分的自动氧化作用、微生物繁殖所造成的变化以及茶叶的吸附性所引起的变化。后熟作用是新鲜茶叶所固有的特性,它不同于瓜果的后熟,而是无生命的物理、化学变化。新制好的茶叶往往带有生青草气味,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,滋味变得醇和可口,刺激性减弱,浓度增加,原来的青草气消失,茶香明显提高。
茶叶经过后熟作用品质提高到最优状态之后,便开始逐渐下降,这时后熟作用结束,转为陈化作用。后熟作用过程的长短与鲜叶质量、制茶技术、外界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。若初制技术不高,制成茶叶的后熟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,甚至不存在后熟作用过程,这种茶叶就不耐贮藏,是贮藏性差的茶叶。而耐藏性好的茶叶给予妥善保管,一般可以贮藏一年以上,品质也不会下降。
茶叶商品储运时间太长,就会使其品质发生变质,色泽变枯暗,有陈气味,滋味变淡薄,这种茶叶叫陈茶。品质的变化作用就是陈化作用。陈化作用的结果是茶叶产生陈气味,色泽发生深色转变。但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这样,如广西六堡茶、云南普洱茶、福建武夷岩茶等,存放年代越久,越是发生陈化,其饮用价值越高。
茶叶中能自动氧化的化合物有:醛类、脂类、还原酮类、多酚类、叶绿素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及氨基酸等。茶叶是疏松的多孔隙物质,且含有吸附性很强的棕榈酸、萜烯类等成分,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。茶叶吸附是一种无选择的物理吸附,这种吸附会使茶叶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霉变,吸附异味而变味,从而降低品质,严重时甚至不能饮用,造成经济上的损失。
茶叶的吸附作用虽然对其储运增加了不少麻烦,但在茶叶生产上有效地利用它的这一特点来窨制花茶,则可取得很好的成效。茶叶在流通中的品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。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证茶叶品质,满足消费者需求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茶叶烟味形成的五大关键因素解析
2025-08-25 04:35:41紧压茶茶叶怎么处理-紧压茶茶叶怎么处理好
2025-08-24 02:21:28芍药花的多重魅力:药用、观赏、食用与花茶制作全解析
2025-08-22 03:28:29多少茶叶能做一个枕头-多少茶叶能做一个枕头呢
2025-08-21 03:02:40品味高雅,品质尊荣——风雅颂茶叶,让你的生活更有品位
2025-08-21 01:41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