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在青海湟源,有一批滞留的茶叶,它们既无法进入藏区,也无法退回昆明。这不仅给崔厂长带来了困扰,也引起了省茶司的重视。本文将讲述这段霉茶的故事,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和出路。
滞留茶叶的困境
1973年,云南茶叶出事后,全面停止收购和使用野生茶。由于野生茶的影响,藏民对云南茶叶仍存在顾虑。1974年以后,调出的紧茶已无野生茶掺杂问题,但新调进藏的紧茶却销不出去。西藏商业局坚持退货并要求云南承担相关费用。1973年,云南进藏茶叶数量高达3.85万担,但质量却出了问题。1976年,云南仅调西藏紧茶1.51万担,滑坡百分之六十多。经过供销合作总社的斡旋和解释,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不再退回6万担茶叶,由西藏自行解决藏民解释和推销工作。对湟源发霉的茶叶,西藏方面却态度坚决,要求云南再次来人清理解决。
省公司办公楼的故事
省公司办公楼是两层青砖简易房屋。文革期间,宋文庚副经理在省政府地盘上盖了办公室。宋副经理曾是山西的放羊娃,后参军成为陈庚虎将周希汉的警卫员。他处理景谷紧茶的会议在简陋的经理办公室进行,参会者还要自带凳子。宋文庚在会上直言边销茶连续出事是王洪文搞的鬼,并表示要派人去现场了解霉变情况,能否饮用,能否在西北地区推销。
茶叶工程师的发言
审检科茶叶工程师谭自立表示,紧压茶一点霉没有是不可能的,整理景谷901是为了减少茶厂损失。他提到,去年西藏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上,他说了黄、白霉不影响卫生,可以饮用,不能说有霉就不行。谭自立的发言是基于1951年一批茶叶在青海发霉后的调查实验结论。
解决霉茶问题的讨论
宋副经理提出,派人去现场了解霉变情况,能否饮用,能否在西北地区推销?实在不行只有拿回来。他强调,产品的数量损失由茶厂承担,该关门的关门。于经理同意宋副经理的意见,并表示要赶快办。冯副经理也表示同意,并表示没有使用价值的销毁。
这段霉茶的故事,反映了当时茶叶产业的困境和挑战。在处理滞留茶叶的过程中,省茶司和相关部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,力求减少损失。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,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,要注重质量,加强管理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茶叶烟味形成的五大关键因素解析
2025-08-25 04:35:41紧压茶茶叶怎么处理-紧压茶茶叶怎么处理好
2025-08-24 02:21:28多少茶叶能做一个枕头-多少茶叶能做一个枕头呢
2025-08-21 03:02:40品味高雅,品质尊荣——风雅颂茶叶,让你的生活更有品位
2025-08-21 01:41:45茶叶有没有合格证(散装食品两个合格证)
2025-08-15 00:39:49